當前位置:首頁>>新聞資訊>>媒體關注
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中國經濟“四穩三進”
2017-10-23 06:02:00
       10月21日下午,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中心邀請國家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何立峰,副主任張勇,副主任甯吉喆介紹“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推進中國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證券日報》、《中國企業家》雜志等記者走進現場并積極提問。
 
  何立峰表示,2012年以來,全球經濟艱難複蘇,但中國經濟一直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趨勢,概括起來有“四穩三進”。
 
  第一個穩,主要經濟指标比較穩。從2012年到2016年,經濟增速年均增長7.2%。經濟總量實現從2012年的54萬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74.4萬億元,預計今年全年将超過80萬億元,五年間增長20多萬億元。“這非常不容易,經濟增長幅度雖然由高速增長平穩過渡到中高速增長,但是經濟增長的絕對量每年都比上一年有比較大的發展。”何立峰說。
 
  第二個穩,物價比較穩定。這幾年物價漲幅均在2%左右,最高是2.6%,最低是1.4%。特别是農副産品價格比較穩定,這讓人民群衆有越來越大的獲得感。物價穩定為經濟發展營造了很好的發展環境,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第三個穩,就業比較穩。2012年新增就業達到1260多萬人,2013年開始超過了1300萬人,此後每年都是1300多萬人的新就業量。今年前9個月,已經實現了1097萬人的就業,估計到年底可以達到1300萬人的就業量。“五年加起來6500多萬人就業,要創造那麼多新的崗位,如果沒有比較平穩健康的經濟發展,那是不可想象的。”何立峰表示。
 
  第四個穩,是穩定脫貧。我國每年都有1000多萬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今年年底可降到4%以下。“後面的工作量還非常巨大,但是從這五年來看,能夠達到6000多萬人的穩定脫貧,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
 
  進的方面,何立峰表示有三方面進展比較明顯:
 
  一是推進體制機制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到,這幾年推進的1500多項重大改革措施,都是“啃硬骨頭、過險灘”,體現了艱難的改革精神,但是波瀾不驚,而且成效好于預期。
 
  二是“三去一降一補”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結合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我國推進了鋼鐵、煤炭去産能,都是按照市場化、法治化的手段來穩步向前推進。到目前為止,已累計退出鋼鐵、煤炭過剩産能超過1億噸、4億噸,還同步解決了110多萬人的再就業。其他“去”和“補”的方面,都有很大的進展。
 
  三是推進經濟轉型升級方面取得了明顯進展。我國現在還有一大批傳統産業,但這些傳統産業已經不再是過去的傳統産業了,而是結合了技術創新、科技創新,在體制機制、産品研發方面都有了脫胎換骨的改造,轉型升級的速度大大加快,煥發了蓬勃生機。這為今後經濟的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夯實了很好的基礎。
 
  我國五年經濟包括今年以來為何能持續健康發展?何立峰強調,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已經給出了很鮮明的答案:首先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二是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三是我國有強大的、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四是各級黨委和政府有超強的執行力,包括組織動員能力,貫徹落實能力。
 
  在回答《經濟日報》記者提出的關于當前資本“脫實向虛”的問題時,張勇表示,總體上看,雖然有脫實向虛的現象,但實體經濟的發展是持續穩定的。
 
  “要把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關鍵要堅持問題導向,着力解決投資效益不高、供給質量不高等問題。”張勇指出,一是要補齊發展短闆,增加有效供給;二是要推進簡政放權,減輕企業負擔;三是要實施創新驅動,轉換發展動能,要培育良好的創新生态,提高創新要素對實體經濟的貢獻率;四是要化解過剩産能,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此外,還要完善包括金融服務、政府服務等在内的支持實體經濟的服務體系,使實體經濟發展更加方便、更有效率,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奠定更好的基礎。
Baidu
sogou